(相关资料图)
形态特征了哥王属于灌木,株高可达2米,全株光滑。根了哥王根呈长圆柱形,弯曲,老根常分支生长,长度可达40厘米,直径在0.5-3厘米之间;根表面呈暗棕色或黄棕色,有分支痕迹和不规则的浅纵皱纹,老根具明显横长皮孔;其根质地坚韧,断面皮部近似白色,1.5-4毫米厚,易与木部分离后,有众多绵毛状纤维[2][4]。茎了哥王茎呈圆柱形,有分支,无被毛,皮部富含纤维,不易折断;粗茎表面呈淡棕色至棕黑色,有不规则粗纵皱纹,皮孔明显且突起[1][2]。叶了哥王叶对生,纸质至近革质,呈披针形、长圆形或倒卵形,长2-5厘米,宽0.5-1.5厘米;叶片先端顿或尖,基部呈楔形或窄楔形,侧脉细且分布密集,极倾斜,无被毛;叶柄长约1毫米[2][5]。花短总状花序生于茎顶,花序梗长0.5-1厘米,无被毛;花呈黄绿色,花梗长1-2毫米,几乎无柄;花被筒状,长0.6-0.8厘米,几乎无被毛,顶端4裂,长圆形或宽卵形,裂片长约3毫米;雄蕊8枚,2轮,着生于花萼筒的中部以上;花盘常深裂成2或4枚鳞片;雌蕊子房长椭圆形或倒卵形,无毛或顶部被淡黄色绒毛,花柱极短,柱头头状,近球形[1][2]。花期5-7月[3]。果核果椭圆形,长约7-8毫米,无被毛,成熟时暗紫色至鲜红色[1][2]。果期7-10月[3]。物种分布了哥王分布于印度、越南、菲律宾、中国等地,在中国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海南、福建、浙江等省区有分布[1]。生长习性了哥王常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地区的村边、路旁、山石上、山坡灌木丛中或开阔林下。了哥王属于阳生植物,喜温暖、湿润,不耐严寒,主要分布在年均温度为16-26℃,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5-32°N的热带和亚热带区域;了哥王适宜在透气性良好的沙质红壤土中生长,忌积水[3][4]。繁殖方式自然繁殖了哥王的种子具较强的综合休眠特性,种皮虽无吸水障碍,但存在抑制萌发的水溶性物质,因此,在自然繁殖中,了哥王的种子发芽所需时间长,发芽率极低,约为8%[6]。人工繁殖由于了哥王的无性繁殖技术尚在研究阶段,因此主要采用种子繁殖的方式;又因其种子具休眠特性,发芽率极低,因此播种前需采用赤霉素、聚乙二醇等水溶液对种子进行浸泡处理,以解除种子休眠现象,从而提高种子整体的发芽率[6][7]。人工种植栽培技术打破了哥王种子的休眠后,一般于春季3月播种,播种前需开浅沟进行条播,保持一定沟距;播后覆土并浇水保湿。待幼苗高25-30厘米时,可在阴雨天进行移栽[4]。田间管理了哥王定植成活后至封行前,每年进行3-4次中耕除草,春夏两季分别追施尿素各1次,冬季追施有机肥[4]。功用价值药用价值了哥王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,其根或根皮、茎叶、果实均可供药用[2]。了哥王具备清热解毒、化痰散结、消肿止痛的功能,主治支气管炎,肺炎,腮腺炎,淋巴结炎,晚期血吸虫病腹水,以及痛肿疮毒、风湿痛、外伤出血、跌打损伤等[2][4]。经济价值由于了哥王的茎皮富含纤维,可用于造纸、造棉,而因其种子富含油脂,亦可用于制皂[5][3]。此外,了哥王整株可作毒鱼药,其提取物对斑马鱼有毒性作用[3][8];其叶片的水煮液则可杀孑孓或蝇蛆,常应用于污水及粪坑杀虫[9]。相关研究了哥王由于其药用价值突出,大部分研究的方向主要是了哥王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。化学成分研究方面,了哥王中含有香豆素类、黄酮类、木质素类、挥发油类和甾体类等化学成分[10][11]。药理作用研究方面,了哥王的正丁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广谱性的抗菌作用[12][13]。还有研究显示,了哥王的水煎剂对子宫颈癌、P388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具有明显抑制作用,其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白血病的作用[14][15][16],因此了哥王有望用于治疗白血病、宫颈癌等疾病。同时,了哥根部的石油醚提取物能有效促进对小鼠的中期引产[4],所以,了哥王在孕妇助产顺产的医疗领域上具有开发潜力。而有部分学者则研究了了哥王不同部位提取物的肾毒性,表明其乙醇总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肾毒性[17][18]。此外,也有较多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了哥王中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,以实现对了哥王药效的最大化利用。采用“汗渍法”炮制后的了哥王中药材,其牛蒡子苷元含量增加[19],而芫花素含量有所降低但抗氧化活性增强[20][21]。标签: